發(fā)布時間:2019-11-29 14:00:44來源:魔方格

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
【教學過程】
(一)熱身活動:雷峰叔叔的故事
1.講述故事
一次雷鋒外出在沈陽站換車的時候,一出檢票口,發(fā)現(xiàn)一群人圍看一個背著小孩的中年婦女,原來這位婦女從山東去吉林看丈夫,車票和錢丟了。雷鋒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里,大嫂含著眼淚說:“大兄弟,你叫什么名字,是哪個單位的?“雷鋒說:“我叫解放軍,就住在中國”。
2.交流討論
師:若你是這位大嫂你得到了雷峰叔叔的幫助你有什么想法呢?
生:一定會感覺到特別溫暖,心里一定非常感動。
師:雷峰叔叔身上有哪些優(yōu)良品質(zhì)值得大家學習呢?
生:助人為樂的品質(zhì)。
3.提出主題
我們應該向雷峰叔叔學習,做一個樂于幫助他們的人,互助分享更快樂!
(二)主題活動一:盲人回家
1.講述規(guī)則
(1)扮演“盲人”的同學需要戴上眼罩,必須按要求穿行擺放了障礙物的一段路。
(2)扮演“引路人”的同學,可以扶著“盲人”行走,也可以用語言提示。
(3)第一輪,請學生當“盲人”,單獨穿行;第二輪,請別的學生當“引路人”,指引盲人前進。
2.完成活動
3.交流討論
師:當“盲人”時,心里有什么感受?當你摸索著前進時會想什么?
生:感覺特別不適應且不方便,前進時擔心會摔倒。
師:當看到“盲人”舉步為艱時你有什么想法?
生:想去幫助他。
師:“引路人”幫助了“盲人”后,有什么感受?
生:助人后有一種莫名的自豪與快樂。
師:作為一名“盲人”當有人幫助你時,你有什么感受呢?
生:讓我感覺很溫暖,心里很感激。
4.教師小結
助人為樂是公認的較可贊賞的品質(zhì)。一個助人為樂的人,是一個真正的人。他不拘束自我,在道德的天平上,他的砝碼較重;在歷史的明鏡前,他的身影較長。助人為樂是美德,它蕩滌了私心雜念的塵垢,像金子一般,像水晶一般。
(三)主題活動二:情境表演
1.講述規(guī)則
以心理小組為單位,給大家15分鐘的時間,各組結合以下情境,進行故事創(chuàng)編,并表演出來。
情境一:下雨了,你的小伙伴沒有帶傘,你會怎么辦呢?
情境二:社會課上,你帶了兩瓶水,而你的同學則忘記帶水了,你會怎么辦呢?
情境三:美術課上,你的同桌說,他忘記帶水彩筆了,你會怎么辦呢?
2.完成表演
3.交流討論
師:哪個小組愿意上臺分享一下你們表演內(nèi)容呢?
組1:我們會讓小伙伴與我同用一把傘,送他回家。
組2:我們會將自己的一瓶水送給同學喝。
組3:我們會將自己的水彩筆借給同桌。
師:當你們將自己的東西分享給他人的時候,你有什么感受呢?
生:內(nèi)心感覺特別開心,還有一種自豪感!
4.教師小結
學會與他人分享會讓給你帶來快樂,老師希望大家在實際生活能夠做一名善于分享的人。
(四)總結升華
回家做一些幫助他人或與他人分享的事情,并拍成照片,制作成影集,下節(jié)課分享給大家聽!
【答辯題目及解析】
1.本節(jié)課你的教學思路是什么?
【參考答案】
本節(jié)課我共設計了三個教學環(huán)節(jié),即熱身活動、主題活動與總結升華。
首先,為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,吸引學生的注意力,引出本節(jié)課的主題,在熱身活動環(huán)節(jié),我選擇了雷峰的故事。之所以這樣設計是由于學生對于雷峰的事跡都比較熟悉,對于雷峰的精神很是敬佩,這樣的安排可以給學生樹立一個學習的榜樣。
其次,主題活動環(huán)節(jié)我共設計了兩個活動。第一個主題活動為盲人回家,通過切身參與到活動之中,學生會深刻感受到幫助他人會讓自己更快樂,而得到他人的幫助則會讓自己感覺很溫暖與幸福;在學會感受到助人為樂的好處時,我?guī)е瑢W們進入主題活動二——角色扮演。通過三種情境的創(chuàng)設,引導學生學會與他人分享,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,讓學會參與其中,深深地體會與人分享時的快樂。
較后,總結升華環(huán)節(jié),我則是希望讓學生在生活學習中真正做一個助人為樂、會分享的人,于是我要求學生在生活中去做一些助人或分享的事情,并通過照片記錄精彩的一刻,提高學生積極行動的熱情。
2.你認為應該如何培養(yǎng)小學生助人的良好美德?
【參考答案】
培養(yǎng)學生從小樂于幫助他人的美德,對他們今后具有高尚的情操、健全的人格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。我認為要培養(yǎng)學生助人的美德,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:
(1)從生活的點滴做起。隨時隨地去關心身邊的人,隨時隨刻去關心自己的家人。
(2)閱讀一些鼓勵助人為樂的書籍。教師可給學生提供這樣的故事類書籍,讓他們隨時閱讀,并從故事中懂得助人為樂,做個愛學習、愛同學的好學生,進一步懂得做人的道理。
(3)給學生布置任務。讓學生在校園里或是鄰里之間做點有益的事情,比如關心同學,孝敬父母等。
(4)創(chuàng)造和諧的班級氛圍。老師可以通過創(chuàng)造和諧班級的氛圍,經(jīng)常鼓勵學生的愛心行為,同學之間互相感染,互相熏陶,感受著班級里相互尊重、相互關心、相互體貼的種種溫情,從而培養(yǎng)了他們樂于助人的思想品德。
(5)表揚學生樂于助人的行為。
(6)提供學生關心別人的機會。教師應盡量給學生提供良好的關心和幫助他人的機會。比如同學的筆掉在地上幫助撿起來,朋友摔到了急忙扶起來等。
總之,樂于助人的品德要從小學生抓起,天真無邪的孩子是可塑的,他們的世界觀和年齡正一道成長和成熟。因此,我們應通過系統(tǒng)的經(jīng)常性的道德教育,讓他們從小形成善良品德,養(yǎng)成扶危濟困、樂于助人的行為習慣。這樣,學生快樂、教師快樂,社會也會和諧地發(fā)展